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-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

2012-02-24
中国冶金报记者 胡佩生  通讯员 黄海燕
 
      到目前为止的2011年,被称为“湖南母亲河”的千里湘江,历史罕见地没有出现丰水期,而且大部分时间处于27米左右的枯水位,甚至几次出现历史最低水位,流量小、流速缓,水体自净能力急剧下降,水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,对湘江水质的保护引起比以往更高的关注度。借“海外华文媒体合作组织”在中国召开2011年年会之机,湖南省举行以“东方莱茵河,湖南两型梦”——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聚焦湖南为主题的湘江流域大型采访活动。10月25日,来自美、英、加拿大、日、新西兰等13个国家和地区20多家主流华文媒体的30余位社长、总编辑、ceo等抵达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,参观考察湘钢的环境保护设施。
      今年9月,有众多新闻媒体记者参加的首届湘江全流域漂流大型环保活动,由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作斌率领,在湘江源头广西灵渠起漂,以湖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为终点。活动同时承担湘江全流域水质取样和检测任务,全程817公里,每隔一公里取水一瓶加以检测。组委会用这些水瓶按湘江的走向拼成一个直观的湘江水质示意图,公开陈列,供公众参观。9月17日,漂流队到达湘钢水域,破例地在湘钢的工农闸、炼铁、焦化3个外排水口都做了取样检测,结果全部达标。
      从12月1日开始,湘钢焦化工业废水一律不再外排,经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。由此,湘钢3个外排水口减为2个,为保护湘江水质作出进一步的贡献。
      10月26日,在第七届湘钢文化节闭幕式上,举行了节能环保知识竞赛的决赛。10月中旬至11月份,湘钢举办环保形势巡回宣讲报告会。以上两项活动,都是旨在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。作为一家生产区三面紧贴湘江的城市型钢厂,湘钢秉承“碧水蓝天,绿色湘钢”的环保理念,“十一五”期间用于节能减排主要项目的投资达到11.5亿元,10年间用于大气治理的直接投资5亿元。化解环境风险,造福一方人民,湘钢以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型企业形象,正越来越多地赢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积极评价;湘钢也把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的清洁生产方式作为未来发展方向。
 
风险观催生危机感
 
      湘钢工业废水外排口均处在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,位于湘潭市一、三饮用水厂上游,关系到湘潭及其下游的饮用水安全,执行一级排放标准。湘钢外排出水口均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设备,取样频次密集,将企业的外排水质置于24小时严格监控之下。
      今年以来,湘钢总经理周海斌一直在向全体员工灌输一个危机理念:企业发展必须充分适应长沙、株洲、湘潭城市群“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形势要求。即使偶尔发生工业“三废”跑、冒、滴、漏,也极有可能酿成环境风险,一旦发生污染事故,后果将是严重的、难以挽回的。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,在政府眼里,是湘钢2万员工的利益重要,还是一方水土、一座城市、湘江两岸乃至下游省会城市长沙的安危重要,答案不言自明。如果掉以轻心,企业有可能一夜之间因为环保问题而被停产整顿,这方面的案例已经不胜枚举。
正是出于这种高度的危机感,2011年,湘钢领导带队前往唐钢、杭钢等先进钢企,学习考察节能减排、清洁生产的经验。目前,湘钢正在着手对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重新辨识,按照设定的指标加以评估,分成四个级别,实行分级管理。有可能给区域大气环境和湘江水资源带来严重后果,对企业形象造成重大影响的污染源因素,被列为最高的第四级风险,由公司层面管控,明确责任和监督,10月底前完成预防措施与应急预案的制订。对于其下三级、二级、一级环境风险,只有管理层级的差别,并无关注度和管控力度的轻重之分。
      为了降低乃至消除环境风险,湘钢进一步加强对在线运行的环保设施的管理和控制,确保数以亿计的环保投资发挥出应有效益。为此,湘钢开展经常性的24小时专项检查,包括生产工艺及环保设施的操作和维护、污染源监控、排污控制、事故与应急处理等,尤其是在夜晚和交接班时间。对所发现的超标排放现象溯源追查,每周两次内部通报曝光,严厉处罚,今年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因此而被撤职。
      化解环境风险需要先进技术装备的保障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湘钢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将前所未有地超过20亿元,重点内容包括整治炼钢烟气放散、废钢切割烟气放散、焦炉煤气脱硫设施升级改造、烧结机实现全脱硫等。
 
信息化给力节能减排
 
      2008年起,湘钢投资9800万元,自主开发能源管理信息化项目(ems),这既是大型钢铁企业对现代能源管理模式的迫切需要,更是先进信息技术助力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。至今,这一项目已经完成投资7000万元,各项基础功能全部开通使用,选配的高级功能正在陆续推进中。
      湘钢的能源管理系统,是一个集过程控制、能源管理、能源调度、能源平衡优化为一体,整合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管控一体化系统,管理先行,业务驱动,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的技术支持。这套系统在结构上分为两个层次,底层的是能源监控系统,通过对企业能源介质的生产、输配和消耗的动态监控,实现快速反应,包括工艺监视、远程控制、安全报警、质量报警、设备报警、应急处理、实时报表等,通过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,追求系统性节能降耗。在此前提下,把采集到的大量基础数据有重点地上传给能源管理系统,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。上层的是能源管理系统,分为生产调度管理、能源计划管理、能源实绩管理、能源质量管理、能源设备管理、能源分析与预测、能源事故管理、用能过程管理等多个模块,提高了能源利用水平,也明显降低了人工成本。
      湘钢的能源管理系统应用以来,能源系统稳定、安全、高效的局面前所未有,优化运行的效益逐步显现,对能源需求量的控制保持在最佳状态,光是有效控制平衡电力最大负荷,每年可减少外购电费支出800余万元。监控功率因数,推行分时用电,也年可创效数百万元。对能源介质的实时监控,提高了煤气使用效率,煤气发电机组的发电量明显上升。
 
二次能源助推自发电
 
      11月7日,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第5台2.5万千瓦煤气发电机组并网发电。由此,使湘钢每年自发电总量达到15亿度。
      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,湘钢这台煤气发电机组由130吨全烧煤气锅炉和2.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所组成,总投资8600万元,预计一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资。该工程于今年2月份开工,湘钢在总结其他汽轮发电机组安装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,优化工艺过程控制,对机组保护等项功能进行了改进。 
      到目前为止,湘钢2011年前后总共经历了5轮限电,最低时期电力部门所允许的用电负荷指标,只有正常值的一半左右,还多次强行无预告拉闸,至今仍未完全解除有序用电,限电由过去的非常态变成了如今的常态。11月中旬,湘钢新上的第五套2.5万千瓦煤气发电机组将投入运行,可使企业自发电能力进一步上升,但还无法有效扭转电力供应受外部因素制约的局面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湘钢将多管齐下,以硬件投入和工艺优化、技术进步并举的思路,显著提高自发电能力,使其在用电总量中所占的比率由现在的35%左右上升到50%。
      湘钢的自发电能力,全部属于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的范畴,包括煤气发电、高炉trt发电、烧结机余热和干熄焦余热发电等,正常情况下自发电量在15至17万千瓦时。今后几年提高自发电能力的途径,硬件设施方面,将优先考虑建设先进的燃气—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(ccpp)。与单一的蒸汽锅炉发电机组相比,这种联合发电方式对热能的利用效率可从35%左右提高到55%。
      第二方面是以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为突破口。湘钢多座轧钢加热炉的余热利用有相当大的空间,可直接利用加热炉余热发电,或者将现有加热炉改造为蓄热式加热炉,能够明显减少煤气消耗,把富余煤气置换出来用于发电。高炉trt改湿法除尘为干法除尘,发电量可提高40%以上,甚至达到50%。湘钢4座高炉中现在只有2号高炉的trt采用干法工艺,若全部改为干法,增加的发电量将是可观的。此外,还有转炉煤气湿法除尘改为干法除尘,也有利于这一部分的余热利用。
      第三方面是向管理水平要自发电能力增长。湘钢现有的3种自发电方式,都存在着如何加强管理确保设备稳定运行、高效发挥的问题。还有就是怎样搞好煤气在生产和发电之间的综合平衡,减少煤气放散。倘若这两者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,不需任何投资,又可增加一块发电量。

      湘钢自发电量达到50%以上,生产经营受外部限电的干扰就会减弱许多,而且增加的自发电量本身就是巨大的经济效益。